1. 入睡困难手足心发热怎么治疗?
  2. 上热下寒体质如何调理最好?

入睡困难手足心发热怎么治疗?

在临床中,入睡困难,手足心发热属于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,在中医上,多考虑是阴虚火旺或者湿热内蕴导致的。

仲景交泰丸的功效与作用,仲景交泰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1,阴虚火旺引起的手心足心发热

阴虚火旺是中医的一个证型。

根据中医理论,人体阴阳失调的时候,就会产生疾病,而阴虚火旺,就是人体的阴液相对过少或者是绝对减少,出现阳气偏旺的情况。

常见原因:由于肾阴不足、阳气相对偏亢、虚热内扰所致。

其他症状:阴虚火旺的人,除了阴虚内热的症状外,还会出现潮热盗汗,面目红赤、咽干心烦、舌红、脉细数等症状。

治疗原则:滋补肝肾、滋阴降火为主

常用药物:知柏地黄丸、六味地黄丸、左归丸、麦味地黄丸、杞菊地黄丸、大补阴丸等,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
阴虚火旺还会根据不同的脏器,出现不同的阴虚火旺类型,比如心阴虚火旺、肺阴虚火旺、肝阴虚火旺、胃阴虚火旺、肾阴虚火旺等等,所以还是需要中医辩证论治,再进行治疗。

调理方法:

睡眠不好,思虑过多,心事比较重的人容易产生阴虚火旺的症状,所以入睡困难、睡眠不好会加重阴虚火旺症状,需要注意饮食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调理好身体。

2,湿热内蕴引起的手心足心发热

常见原因:爱吃一些辛辣***、肥甘厚腻的食物,或者脾虚湿盛、日久化热所致

上热下寒体质如何调理最好?

首先感谢其邀请。

Ps:上焦与下焦是中医里的三焦:上焦包括心肺,中焦包括脾胃,下焦包括肝肾。

上热下寒体质,实际上指的是上焦虚火旺盛,食用热性食物或者中药就很容易出现上火症状。而下焦寒凉,指的是冬天容易手脚冰冷,怕寒等表现。而上焦火下焦寒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,是因为心肾不交所引起的。

这类症状在治疗方面,不能单独地去热除寒,也不能单独地热补或是清泻。需要日常调理的方法进行改善体质。

1、日常饮食:以平性食物为主,像是面食类、蔬菜类等等。避免三餐过热、过饱、过于精细等饮食习惯,少食煎炸、烧烤、生冷、油腻、辛辣等不良生活习惯。

2、日常起居

坚持11点前进入睡眠状态,少熬夜可以防止阳气不能正常的生发、涵藏。不然的话,阳气暗耗,会导致下焦更加寒冷。睡前还可以坚持用热水泡脚,脏腑被滋养有助于阳气生发。

3、日常运动

经常久坐、久站的人因为下肢肌肉持续紧张,会出现血管变细,引致下肢寒冷的表现。适当运动可以改善下肢肌肉张力、增强血流量,有助于解除下焦寒冷的症状。

4、辅助***

坚持每天用梳子梳头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,而每天推腹也可以做到改善脾胃。***身体穴位可以帮助血液循环,行气,促进其机体健康。

您好,作为一个养生少女,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养生干货~


上热下寒,我自己可是有亲身体会,也找到了好方法如今调理好了。我个人认为这种体质吃药效果特别差。

正常人体得“上凉,下暖,温中央”,而现代人多数是“上热下寒,堵中央”的体质 上热下寒,中焦闭塞。


这种情况就比较适合练习金鸡独立,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也提到了这个方法,这是中里巴人在《求医不如求己》中提到的办法。我自己也亲身试验,效果很好,就是需要坚持。

这是我在另外一篇的回答。得到了大家的很好的反馈。

不但上热下寒,凡是寒热不调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调理。一只脚站立,一只脚抬起,双手自然下垂或者上举合十,合十最好中指指腹紧贴。闭目站3-5分钟,再换另一只脚,每天两次。心肾不交引起头晕、失眠的人联系也有很好的效果。


我自己做的感受就是,通过闭上双眼,努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这个过程,我能感到双腿发热,气血下行,在做3-5分钟后,双脚发热,两腿都很温暖,眼睛也十分明亮,

希望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!还有不完善的地方,欢迎补充!

亲爱的朋友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,点个赞呗~~谢谢您!喜欢中医的可以关注我哦!带你养生~

“上热下寒”是一种寒热错杂的表现,顾名思义,上面热,比如有嗓子疼,有黄痰,胸中烦热等等,下面寒,可以表现为拉肚子,腿凉等。治疗起来需要兼顾“上面的热”以及“下面的寒”,方子里面也就要“寒药”和“热药”并用。这种证型在《伤寒论》中有较细致的讨论,其中提到了几个代表方:栀子干姜汤、黄连汤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、麻黄升麻汤、乌梅丸。每个方子都有其适应症,限定了其应用范围。

栀子干姜汤多用于因为误治而形成的郁热证,表现为胃脘灼热,心烦,但是腹部寒凉等症状。上热较轻,用栀子清上焦之热, 除轻微之烦。

黄连汤可以调和上下寒热,其上热主要表现为胃阴不足,胸中烦热而呕吐,下寒表现为脾阴不足,腹痛肠鸣而泄泻。

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用于寒热格拒证,表现为食入口即吐,胃热气逆,又有脾胃虚寒所致腹泻,本证以胃中热势上逆为要紧, 所以用黄芩与黄连的苦寒之性来清上焦的邪热。

麻黄升麻汤的热证是肺脏郁热,进而可见喉咽不利, 甚至唾脓血。因其阳气被郁结,不能到达四肢末端所以可有手脚凉,其脾阳受损所以又见下利不止。

乌梅丸证用于治疗寒热夹杂的蛔厥证。上热为肝热,有渴而多饮、心烦的症状。病人膈上有热, 肠中虚寒,勉强进食但是难以消化, 胃气反而上逆引起呕吐。

各个证型引起的原因不同,热与寒的表现以及程度不同,邪热性质与侵扰的脏腑不同,所以在用药上也犹如调兵遣将,选药和药量上也有所差异。

药事网权威解读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抄袭必究。

曾治疗一个青年女性患者,从小体质弱,常怕风怕冷,四肢不温,不能饮食生冷寒凉,否则容易腹胀腹泻,胃纳差,经常觉得精神乏力,疲劳,腰酸困倦;平常容易脾气暴躁,心烦睡眠差,伴有口干舌燥,晨起口苦,面生暗疮;平素身体体检无异常,服用中药无数,症状反复。来我处就诊,查面色白,舌淡胖,苔白腻微黄,脉沉細。

予处方:黄芪24克,红参6g,炒白术12g,炙甘草6克,当归10克,柴胡10克,陈皮10克,枳壳12克,炒麦芽30克,炒谷芽30克,桂枝12克,白芍12克,生姜2片,大枣24克。嘱少吃生冷寒凉肥腻食物,适当多加强运动。

以上方为主要思路,根据症状变化,间断配合加入四逆汤、保和丸等,调理约月余,患者精神食欲好转,各症状逐渐消除,停药。

按:这例患者,平素体质差,素体脾胃阳虚,阳虚生内寒,所以出现怕风怕冷,四肢不温,不耐寒凉饮食;脾虚运化功能差,所以胃口差,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问题,脾胃虚中气不足,所以经常腰酸、困倦乏力、精神不济;脾胃运化差,水谷不运,郁而化热,上扰心神头面,所以出现口干舌燥、口苦、暗疮、睡眠差、暴躁的问题。

调理以补中益气丸为主,健脾补中气,配合加入麦芽、谷芽、枳壳、陈皮等,使脾胃健运,配合加入桂枝汤,调和营卫,使气血周流;中焦健运,脾胃旺盛,水谷得化,营养精微得以输布全身,所以各种虚弱虚寒的症状得以消除;脾胃健运,胃肠郁热没有产生的根源,口干、口苦、暗疮、睡眠差等症状也随着好转。

以上病案、方药、方法供同道及患者参考;个体情况不同,不宜照方抓药;症状复杂,建议找中医医师就诊。

点我头像,关注我,头条号里有更多中医养生文章;有疑问可留言评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