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中医说“上面有火,下边有寒”,该怎么调理?

中医说“上面有火,下边有寒”,该怎么调理?

中医里有些说法挺有意思的,“上面有火,下边有寒”,你知道什么意思吗?中医里,肾在身体的靠下面,属水,心在身体的上面,属火。这两个器官一个在上,一个在下;一个是真阴,一个是真阳,就好像太极的黑白鱼,看起来性质完全不同,但两个器官只有交互和谐,身体才能健康,这在中医里叫心肾相交,水火既济。当肾水不能向上,总是口干舌燥,上火,而心火不能下降,下肢总是冰冷不温,出现这样的症状,就是心肾不交,就是上边有火,下边有寒了。最明显的症状就是,有的人总是会肚子疼,拉肚子,性功能下降,但又很容易上火,经常口角生疮,咽痛烦热。想要调理“上边有火 下面有寒”,关键就是调理脾胃,打通通道,把上面的热引导到下面,中医将这种调理方法称为“引火归元”。

交泰丸配方用量多少克,交泰丸配方用量多少克是黄莲6克,肉桂1克吗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饮食上,要注意杜绝冰冷食物,比如冰激凌,刚从冰箱拿出的冷饮,水果,都要放到跟室温差不多,暖和一下再吃。天冷降温就不要穿露脐装,露背装,小吊带了,注意防寒保暖。药物中,以桂附地黄丸最为对症,桂附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减变化得来的,其中多加了肉桂,附子,有补肾助阳,引火归元的效果,对于上火下寒有对症治疗的作用。而且平时做菜,可以加一些肉桂做调味品,泡水喝都是可以的。

除了饮食,平时也可以做一个动作,闭上眼睛,一只脚抬起,靠另外一只脚保持平衡,注意意念集中,这个动作可以引血下行。

药事网权威解读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抄袭必究。

临床很多上面有火、下面有寒的患者,分析如下:

1、上面有火一般是虚火,是假象,症状多表现为容易咽喉肿痛、牙龈肿痛、口腔溃疡、眼睛干涩眼屎多、面红耳赤等,是虛阳上浮经络瘀堵所至。下面有寒是下焦肾阳不足,是根本,症状多表现为形寒肢冷、疲劳乏力、腰膝酸痛、小便清长,女子痛经,月经色暗有血块甚至宫寒不孕等等,上热下寒的患者多有脾胃虚寒运化不佳,中焦瘀堵,导致大便秘结或溏稀、排便不通畅症状。

2、上热下寒本质原因是下寒,上热只是标,所以治疗宜温补下焦、收藏阳气、通调中焦。李医生临床多用桂附地黄汤、桂附理中汤等,加上通調中焦脾胃,效果不錯。千万不可以用清热解毒的寒凉药物,抗生素慎用。

3、上热下寒体质的属于阳气不足的虛寒体,除了中药调理以外,飲食忌口很重要,饭吃七分饱,不吃寒涼性食物水果,比如梨、香蕉、柚子、西瓜、苦瓜、苦菜,可以多吃温性食物比如:土豆、白菜、山药、石榴、芒果、枣、桔子、葡萄、核桃等等。饮水也不可以太多,不吃冷饮和饮料,不渴不饮,饮必温饮,犹其早起不可以喝一大杯温开水,如果要喝适量饮几口润润即口。

总之,只要阴平阳密、脏腑调和,就不会出观现上热下寒的症状啦!

上面有火,下边有热,简而言之上热下寒,最早见于《黄帝内经-灵枢》,属于寒热错杂的表现之一。上热下寒指的是在同一时期内,人体的上焦热,中焦或者下焦寒凉,中焦热,下焦凉也属于上热下寒。

上热下寒的表现主要有,上热:易上火,出现口腔溃疡、牙龈肿痛、口舌生疮、咽喉肿痛、目赤、失眠等;下寒:由于下焦寒凉,多表现为怕冷,手足冰凉、饮食耐温不耐寒,男性可能会夜尿多等肾阳虚的症状,女性则会出现宫寒、痛经等症状,上热下寒症的舌诊意义明显,此时舌尖红而舌根白或白腻。

现代人因为脑力活动增多同时体力活动又严重不足,用脑多引气血上行,活动少中焦气血活动减少易堵,导致上热下寒证越来越多,而对于上热下寒症引火归元是唯一的疗法。

对于上热下寒,医圣张仲景所著的《伤寒论》中有着极为详细的论述,并有栀子干姜汤、黄连汤、乌梅丸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、麻黄升麻汤五个代表方应用于上热下寒证。当然,如果有了上热下寒证,怎么组方,辨证施治是医生的事,我们除了听从医嘱外,在生活中还要注意一些什么,如何调理才能更好的配合治疗,早日康复呢?

首先,日常饮食不可过热和过凉,以性质温和的食物为主,少吃辛辣,羊肉、韭菜、大蒜、榴莲等性热食物亦少吃,三餐定时定量,不可暴饮暴食而伤害脾胃,煎炸、烧烤、冷饮、生硬食物皆不宜多吃。

其次,要少熬夜多运动,熬夜日久,不利于人体阳气的正常生发,蕴藏,导致下焦寒冷,经常运动,有助于人体气血的运转,减轻中焦的堵塞。

还可每晚用温水或加入艾草泡脚,可以温养脏腑,有助于阳气的生发。肾出于涌泉,经常搓涌泉穴(涌泉穴位于脚底心)致发热有利于水降火生,上下交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