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历史上窦尔敦的结局如何呢?

历史上窦尔敦的结局如何呢?

提到窦尔敦,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印象,而对这个名字有印象的,大概是从歌曲《唱脸谱》里的唱段:“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,红脸的关公战长沙”听到过除此之外,他好像就没有什么存在感了。那么,历史上窦尔敦到底做过什么,结局又是如何呢?

皮毛窦手术有危险吗,皮毛窦手术有危险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遗憾的是,翻开记录清代历史的两大史书《清史稿》《清实录》,我们找不到关于这位盗马侠士的记录。他的事迹只在1930年,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发行的《明清史料》,以及《古城瑷珲》、《献县志》等地方文献中有记载。

根据记载,窦尔敦十五岁前给地主做活为生,有天他在街上见到一伙流氓仗势欺人,便欲上前打抱不平,却被深***间的起义军领袖发现且大为赞赏,传授武艺。不久他学艺归来,杀掉恶行累累的知县,害怕官府追捕,便四处流浪。流浪途中,他又遇到贵人静慈和尚,习得各种技艺,武功大为精进。

不久,他回到家乡,高举反清大旗。他凭借自身的武勇和人格魅力,在燕山山脉一个叫“连环套”的易守难攻之地安营扎寨,人数甚至达到万余人之众。

一直到他占山为王,起兵反清为止,各文献的记录都是大同小异的。但这之后的故事,则各家有不同的记录:

为了解决盘踞山林的窦尔敦这个***烦,清廷想出一个狠毒的计谋。他们派兵抓了窦尔敦的母亲,并发出告示,如果窦尔敦不来自首,就杀掉他的母亲。

在民国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《明清史料》中,窦尔敦为救母亲自缚投降,窦母见状悲痛万分,撞墙自尽,而窦尔敦挣脱绳索和官差搏斗,负伤被擒。

随后该书记载:“康熙五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巳时,刑部所题,步军统领隆科多拿送大盗窦尔敦等,照例即行正法一疏。上曰:‘窦尔敦、王四老公行劫年久,甚为凶恶,杀人亦多。平人杀人三口,尚且凌迟,此为首者,亦当凌迟。本发回,着隆科多会同三法司议奏。’”

看来,《明清史料》中,窦尔敦的结局大概是被凌迟处死。《献县志》里,窦尔敦结局相似,他救母心切,被抓住,死在狱中,时年三十有四。

而在另一份文献《古城瑷珲》的文字里,窦尔敦的遭遇则截然不同:他为救母亲被清廷抓住投入监牢,判处***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),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为了收服被沙俄侵占的雅克萨城,四处招揽人才,他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还在牢狱中等死的窦尔敦。

于是他四处奔走,终于说动刑部将窦尔敦的***改为流放黑龙江。人到了黑龙江,当然是他这个地头蛇说了算。他让窦尔敦帮忙训练将士,又在包围雅克萨城后,派身手了得的窦尔敦负责向沙俄方送劝降书。

答:窦尔敦是清侠义公案小说《施公案全传》、《彭公案》中的绿林英雄人物,自幼习武精熟,为人忠肝义胆,深受武林人士拥戴,被推举为山东绿林道八大处总头领,做出过诸如劫皇杠、盗御马等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。

窦尔敦的故事是如此曲折离奇,又兼如此动人心魄,激荡情怀,遂得百姓喜闻乐见,口耳相传,兴盛不衰。

则窦尔敦的传奇被编写成京剧《盗御马》、《连环套》,则窦尔敦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,栩栩如生。

不过,什么山东绿林道八大处总头领,做什么劫皇杠,什么盗御马,什么比武中镖,什么投槛赎母等等情节,全都荒诞不经,一望而知其假。

又因窦尔敦并不见于在《清史稿》和《清实录》中,则让人对窦尔敦的身份生疑,不知这是一个纯粹的文学形象还是实有其人。

但只要细心察考各类书籍,窦尔敦其人其事,还是可以勾勒出来的。

比如《清稗精钞》里面,就有提到窦尔敦,说他的原名为“窦开山”。

纪晓岚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里还提到,“窦尔敦”一名,其实是从其乳名“窦二东”单转而来。

“窦二东”之名转换为“窦尔敦”,到底是有意为之?还是无意之作?

杜凤义《窦尔敦与窦集屯》一书认为,“窦尔敦”其实是清政府有意而为,是对窦二东的恶意蔑称,意为“倒儿蹲”。

另外,《明清史料》及《古城瑷珲》和《献县志》等资料都记载有窦尔敦的事迹,由此可知,窦尔敦应该是个实有其人的历史人物。

不过,《献县志》的记载有很大成份是参考自《施公案》的,可信度大为削低。

提到窦尔敦,可能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这样的一段唱段“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,红脸的关公战长沙”了,至于有关窦尔敦盗御马的故事,这里就不多言了。窦尔敦是清朝时期的人物,原名为窦开山,因他在家种排行第二,所以又称为窦二敦。

那历史上的窦尔敦结局如何呢?

其实,窦尔敦虽然是清朝时期的人物,同时他的父亲还曾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的属下,然而清朝的《清史稿》、《清实录》中,却未提及到窦尔敦,不知为何原因会如此。

不过窦尔敦虽然在《清史稿》、《清实录》中却无记载,但是他却在《明清史料》《献县志》等地方则有过提及。

窦尔敦在早年时,曾因见一个老者和一个年轻人被欺负,他就想向前相助,不过却被一个老者所拦住,这个拦他的老者曾是起义军的一个头领,因为他觉得窦尔敦人品不错,所以就收了窦尔敦为徒,并教了窦尔敦三年的武艺。

窦尔敦本来就好打抱不平,如今学的武艺,就更加的行侠仗义了,所以后来他就杀死了当时为恶的知县,虽然这是为恶的知县被杀是大快人心之事,但他也因此惹了官司。他为了躲避官府的捉拿,于是就远走他乡,在远走期间,他曾得遇高人,并学的硬气功、轻功等武艺,从而他的武艺得以更上一层楼。因为当时是清朝满人统治,所以他回到家乡聚集人马反清。

后来窦尔敦也曾做出一些轰动当时的事情,让清朝朝廷颇为震惊,比如他就曾经劫过十万两的官银。虽然之后清朝多次派兵围窦尔敦,但都没有能成功的抓住他。

在窦尔敦反清时,有一天清朝一个官员骑着御赐的马去打猎,这件事被窦尔敦知道了,于是武艺高强的窦尔敦就下山盗走了御赐的这匹马,这就是熟悉的窦尔敦盗御马。

清朝军队在躲避都没有抓住窦尔敦的情况下,于是就转移了目标,不去逮捕窦尔敦,而把窦尔敦的母亲抓了,以此来威胁窦尔敦。

窦尔敦不仅反清,但他同时又是行侠仗义你豪侠,同时他也是一个孝子,所以窦尔敦为了救他的母亲,于是就投案自首。而他的母亲则认为窦尔敦这是做了一件错事,于是就自尽而亡。

窦尔敦见他的母亲去世,他是很悲痛的,窦尔敦当时虽然被捆着,但是绳子被他挣断,于是就和官府的人相斗,不过之后他因腿受伤,再次被擒住。

反清的窦尔敦被擒住后,作为反清之人,他的结局可想而知。以《明清史料》的记载,窦尔敦最终是被处死了。

虽然窦尔敦被处死了,但是他的事迹经过改编后,在《施公案》、《彭公案》、京剧《盗御马》《连环套》中出现,并且是一个豪侠的形象。在京剧中的窦尔敦,他的脸谱为兰花三块瓦,蓝色的脸谱是刚烈勇猛的喻意。

戏曲中的窦尔敦被归顺清政府的黄三太镖伤之后,在河间张家口外连环套聚义,十多年后,康熙命梁九公在口外涉猎,并赐其御马追风千里驹。窦尔敦听闻之后,连夜盗走御马。后梁九公派人和窦尔敦谈判,以窦尔敦献马归降为终局。

京剧《连环套》诞生的时代是清朝,那么窦尔敦是否确有其人呢?还是老百姓编出来的绿林豪杰?

关于“窦尔敦”这个人物,在正史《清史稿》和《清实录》中都未有一字记载,只在民国时期所著的《明清史料》《献县志》中有文字涉及

窦尔敦原名窦开山,乳名二东,排行第二,虎背熊腰故被称之为“二敦”,生于康熙22年,其父亲当年是李自成手下的将领。

康熙52年,窦尔敦聚众起义,抢劫了大名府送往京城的10万两官银,震惊朝野,随后数年间一直在清政府的追缴之下。

窦尔敦起初在河间、献县等地聚义,随后认为此地无险可守,转到燕山山脉的一处叫“连环套”的地方。

康熙56年,清廷抓住窦尔敦的母亲胁迫他,窦尔敦是个孝子,于是将自己绑起来投案自首。随后,隆科多请旨将窦尔敦秘密处死,年仅34岁。

但是在《古城瑷珲》的县志中另有一番记载,窦尔敦生于明朝天启6年,康熙23年被判流放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手下当差,曾参加中俄雅克萨战争,立下战功。康熙26年负伤不治身亡,享年62岁。